top of page

 

黄紫燕:热血电影人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艺女青年的大学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电影行业拾级而上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开创电影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和一部电影谈了一场恋爱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小贴士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个人简介:

        黄紫燕,1977年生人,200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。毕业后曾任职于北京新影联院线、光线影业。2011年离开光线影业,创立乐视影业(Le Vision Pictures),任乐视影业市场营销副总裁。

        乐视影业隶属于乐视控股集团,公司定位为“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”。2013年由乐视影业一手操盘的《小时代1.0》和《小时代2.0》总共获得近7亿元的票房收入。与票房形成悬殊对比的是每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仅为2000万元。按投资回报比计算,《小时代》系列成为了当年“最赚钱”的华语电影之一。

 

        座右铭:

        天道酬勤,是我始终相信并自勉的。

 

        母校寄语:

        母校是传媒人心中的圣殿,祝福母校越办越好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媒人。

 

 

        文艺女青年的大学梦

 

        黄紫燕,乐视影业市场营销副总裁,曾操盘《敢死队2》、《消失的子弹》、《小时代》、《熊出没之夺宝熊兵》以及张艺谋新片《归来》等近40部影片的市场运作,至今已有13年的资深行业经验。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拥有辉煌业绩的电影从业者,却花了整整三年来考广院。

 

        记者:我们从您的大学时代聊起吧,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广播学院(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)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那已经是十五年前左右了。说实话,广院我考了整整三年。我是95年高中应届毕业,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广院是干嘛的。第一次到广院来参加考试,还挺顺利,专业课成绩还不错,都过了,就是我的文化课差点意思,差很多点意思。但是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北京有个学校叫广播学院,对于一个从河南新乡,那个只有八十万人口的地方来的小姑娘来说,非常之震撼。我总共考了三次,第一次懵懵懂懂,最后不幸落榜了。第二次目标坚定,可惜那一年河南省只招收一个名额。第三次更是目标明确,我的高考志愿表没有填写其它任何一所学校,就填了北京广播学院,我这人就是犯轴,心想我一定要来广院。2007年我终于考上广院,我妈说,我再考不上就“烤糊”了。

        记者:填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无心插柳之举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我第一次来北京,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学校,也知道了一个跟文学非常密切相关的专业,就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。我就认为我不会去学别的专业了。我从高中时代就非常喜欢文学,在老师眼里是那种不务正业的学生。数学化学物理一塌糊涂,但是我阅读了大量的小说,并且大量的写作,整个高中时代就是这么过来的。

记者:大学时代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大学四年期间,我不记得我干过什么出格的事,我一直是个比较中规中距的大学生,因为到广院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。我可以自信地说大学时期我是最认真读书的人,成绩也非常优秀,连军事理论都考了96分。教古代汉语的李左丰老师甚至让我免考,因为我上课永远都是坐第一排,极少旷课。我做的课堂笔记是同学们考试复习时候的模板。我非常自豪,因为我真的没有辜负我的大学生活。

记者:大学毕业之前有什么职业规划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我不太擅长做长远的规划,毕业的工作只要跟电影有关就好,比如电影编剧。而且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文艺女青年,是个写书写字的人。我从来没想过,我要去当一个电影营销市场的从业者。说个题外话,我很奇怪的,我既不做长远的规划,我也不留过去的回忆。我没有老照片,也不留老物件。我一直认为记得住的才是真正留下来的,不需要这些物件来留住回忆。我能讲出来的,一定是在我印象当中很深刻的。我记不住的东西,就随风去吧。

 

        在电影行业拾级而上

 

        大学毕业后,黄紫燕并没有实现做电影编剧的梦想,但却与电影寸步不离。她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个重要的转折点。从影院一线的小经理到传统电影发行制作总监,再到互联网电影公司的市场营销副总裁。三份工作带给她三次蜕变,犹如化茧成蝶般壮丽。

 

        记者:毕业后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新影联院线任职,描述一下您当时的工作情况吧。

        黄紫燕:2001年刚毕业,我就去了北京市新影联公司。那年刚好赶上了中国院线制改革,北京新影联就变成了新影联院线。院线在电影市场上操盘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。那个时候我刚到院线,从一个小小的宣传员做起。工作内容就是写写新闻通稿,主持一些新闻发布会,收发和盘点宣传物料,都是很基础的工作。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嘛,在国有企业里面,你总要表现得很乖巧,从最基层开始做起。

        记者:大学时学的是编剧,而步入社会后做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作。这些宣传营销发行的工作经验是怎么得来的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没有讨巧的地方,就是慢慢积累,错了再来。我大学学的是编剧,其它方面一点经验也没有,哪里知道怎么写新闻、写影片卖点。刚入行的时候,我已经记不得是写哪部片子,被上级领导批评很厉害。当时我的师父是高军,他是一个非常资深的电影人。他跟我说:“你这稿子不行,缺这个少那个”,我就只能一遍一遍地改。人家都下班了,我还得重新整理那些物料。这些物料是这部片子的,那些是预告片的,这个是剧照,都要仔细地分门别类。一点讨巧的功夫都没有,只能踏踏实实地干。

记者:在国有企业工作对于女生来说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,稳定又轻松,为什么后来辞职了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可能大概过了有两三年吧,我就开始做宣传经理了。然后做发行, 一直面临着和片方直接的沟通,在电影市场的一线打磨着。因为那个时候,院线还承载着一个宣传的工作,不像现在,是由片方来承担宣传工作。所以慢慢地我开始熟悉所有与片子宣传发行相关的工作。比如一部新出的片子,我怎么让全北京人都知晓。但是在国企工作,员工没有太大压力。票房不需要员工来承担责任,你愿意多做自然很好,你不愿意做,也没什么。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有六七年……大概是在07年,我三十岁的时候,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经验也有了,年龄也到了一个关键点。要么突破,要么就一直安逸下去,最后我就跳出来了。当时,很少很少有人从国有企业跳槽的,几年也不出一个的。但是那时心里好像野草在生长,因为我每天都做一样的事,我都看得见自己十年以后的样子。我不敢想像我的人生就这么一成不变下去。

        记者:2007年您进入光线影业,是怎么样的一种工作状态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07年光线刚刚成立,还没有人知道。我去光线面试,是张昭总裁亲自面试的我。在光线的七年之间,那才真的是在一线拼死拼活,因为你面临着最直接的市场压力。一部片子的票房目标、预算额度摆在面前。在民营企业替人打工拿人家工资,你就要有成绩。所以那几年是压力最大的几年,我的成绩就是做了几十部电影的发行。七年之间我做过宣传总监,做过发行总监,做过市场总监,在不同的岗位换来换去。宣传做的差不多了,发行缺人就调过去了,一直处在救火的状态。

记者:您的业绩一直在攀升,但是您还记得发行的第一部作品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我至今仍然记得由我主导发行的第一部作品叫《蝴蝶飞》。这是我从国营企业到民营公司后由我主导发行的第一部片子,意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电影。《蝴蝶飞》是在2008年1月3号上映,我印象比较深。范冰冰和周瑜民主演的,不算成功。我也不大记得它的发行方式了,因为我做过太多片子了。

记者:2011年在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,您又离开了光线,中间您经历了什么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其实在进入乐视影业之前有一个小插曲。做完《京武风云》之后,我应该是34岁了,突然间进入了一个疲惫期,太累了,不能忍受的那种累。我是一个双鱼座B型血的人,性格非常冲动,当时我决定我要离开电影行业。然后我去了一个软件公司做市场总监。完全没有市场压力,以前一直处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,但是现在突然间没舵了,生活没有方向了。离开电影的这半年,非常轻松,但是我过得很不开心。

记者:所以半年之后您又重新回到电影行业,加入乐视影业。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是的,那时候张昭总从光线到了乐视。他对我说:“怎么着,晃够了吧。回来吧。”然后我就回来了,又开始了一种高速运转的生活。乐视影业刚开始的这三年实在是太辛苦了。2011年,乐视影业重组的第一年,它是乐视网的一个附属,同时它的运营也是一个负数,也就是说它是亏损的。包括之前的《决战沙马阵》、《机器侠》、《恋人絮语》,这些项目都是亏损的,人员也是参差不齐的。重组后,我们经过了三年的努力,从2011年到2014年我们的总票房排名上升到了第三。

记者:您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。从影院一线到传统电影发行制作再到互联网式电影发行制作,这样的经历让您收获了什么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三次不同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重大,一次一个台阶。我不爱回忆过去,不记事,所以我只记住了那一种高压状态

 

        开创电影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

 

        在黄紫燕的团队中,她有这么一个代号——“校长”。这个代号由来于她创立了一所电影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——地面发行网络系统。目前这所“军校”覆盖了108余座城市,1200余家电影院,拥有400多名发行员,是由黄紫燕一手打造的国内第一个营销发行系统。

 

        记者:从业的十几年里,您积累了丰富的电影发行从业经验。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让您觉得颇有成就感的事情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当时我还在光线影业,我在光线的几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,在全国建立了首个地面发行网络系统。当时这个创意的点子是这么来的。当时的影片发行需要先经过发行公司再到院线最后到影院。发到哪家影院是不可控的,而且到了影院,由他们的工作人员来帮你做宣传。但是不要忘记,影院每天要面对无数个片子,他能帮发行方执行到什么程度?排片、场次、票价等等方面,每一个环节都在降低我们的工作成效。

有一次我和张昭总在吃饭的时候,我突发奇想,如果我们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我们的人,这个人每天都在影院帮我盯场次,每天盯一场,对于发行方来说有多少收益。然后我俩就开始算,连饭都不吃了(笑)。一算,嗯,这事干得过,然后就策划了完整的方案。相当于是中国的第一支地面发行部队呢。从招聘到培训到运营到它的成熟,都是我一手托起来的。因为我是实际操作的人嘛,所以他们都叫我校长,到现在整个乐视发行部的同事都叫我校长,就像一个黄埔军校一样,培养新人再投入到发行战争中。这是我做的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。

记者:最初您是如何将这个系统组建起来的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地面发行网络系统是一个远程管理系统,覆盖全国各大城市。从建立到运作,我们要做到甄选人、培训人、留住人、监督人。刚开始招聘的时候,没有人会知道这些热爱电影的人在哪里,他们散落在全国的各个城市。于是,我们首先在全国设立五个大区,也就是大区制,分别是广东、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武汉。我亲自面试,我只问他们一个问题“你们爱电影吗”。我不会看他是否做过电影,只要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创造力。因为电影这个东西,不是做原子弹,不需要太多技术,其它的可以慢慢学。

第一批加入光线影业的就是从全国一百多人里挑出来的十三个人,他们在北京的公司里进行培训,所有课件都是我来做。我告诉他们什么叫“拷贝”,什么叫“场次”什么叫“票价”,告诉他们什么叫阵地宣传,什么叫空间政策,什么叫电影营销,从最最基础教起。整整培训了五天时间,培训完了考试。第一批发行人员是我最下功夫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学员,也是最有潜力的种子选手。这批人在光线影业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成为地方发行总监之类的人才。

        记者:那么这个地面营销系统具体到一部片子的推广发行是怎么运作的呢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我就拿《小时代》举例子,《小时代1》的时候我们想在影院做一个626嘉年华活动。制造出六重惊喜,包括有T-恤衫、明信片赠送,COSPLAY(角色扮演),还有各种各样抽奖,活动很丰富。如果我拥有这个系统的话,我就可以给影院发一个通知,告知影院我们有这样一个活动,请院线配合。然后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投放的影院,因为我的系统太了解每一家影院的实际情况。每个影院的受众特点,大堂环境,甚至于有没有背景灯,有没有音响,有没有LED大屏来播放MV,这个系统都了如指掌。我们的团队根据每个影院的特点来量身订做发行方案。这就是我们地面系统的作用,它细化到了影院的每一个细胞的。

        记者:相当于在每一座城市,每一个影院都安插了自己的人手,由他们来落实具体的任务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是的,没错。再比如我的物料,由总公司输送到当地的城市,比如说我发到郑州市某一个发行员的家里。然后他再进行二次分发,直接到达影院。解决了物料浪费的问题,因为总公司分发给每个城市的物料都是登记在案的。有时候我们的奖品很贵重,比如说乐视超级盒子,这个系统可以保证这些物料的精确传达。再之后,我的发行员在影院现场主导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。他们甚至会穿着小时代姐妹花的衣服跳舞来吸引观影的人。而这些宣传工作,影院是不可能帮你做的,他们自己也要卖票、检票,根本没有精力。但是我们有当地的发行员,这就让我们在市场上赢得了主动权。

记者:那么每个城市的营销方案都是一样的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不是的,地面发行网络系统会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来制作不同的营销方案。我还有一个例子,做《敢死队》的时候,我们青岛有一个发行员,他想出了喝百事看《敢死队》的营销方案,于是他找到当地最大的百事可乐经销商,在所有的百事可乐的瓶子上挂一个广告标签。如果说这个不是在青岛做的,我可能要到美国总部才谈,这样的话效率就会变低,成本更高。还有就是,可能我在北京花再多的广告费,也不敌在郑州当地的主干道上,贴一个广告。甚至把郑州街道上的垃圾车包下来,在车身贴上《归来》的广告宣传。到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话,还有发行员拿着大喇叭喊“看《归来》省十块钱”。虽然不高明,但是它适用于这些城市用。所以这个地面发行网络系统非常灵活,非常高效。

        记者:您在乐视影业也建立了同样的一支“军队”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是的,离开光线影业,来到乐视影业,我们依然建立这样一个地面网络系统。

不过现在这个系统比原来的系统更完善了。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纵向到横向的网格化管理,原来只是直线型管理。纵线和横线分别是运营和业务。“运营”主管效率,“业务”主管效益。意思就是“业务”监督这件事做对没做对,“运营”监督这件事做没做。这样交叉管理的话会让它更加的严谨。而且赋予地面网络系统以整合营销的功能,不仅仅是发行的能力。

记者:升级的地面网络系统有什么样的整合营销功能?

黄紫燕:比如当地的发行人员会跟平面媒体达成协议,例如凭某份报纸剪下的报花可抵五元电影票。我们会在报纸上打广告,写上参与活动的影院的名字,凭报纸看电影免五元。虽然说影院在电影票价上少挣了五块钱,但是同时影院在报纸上免费做了广告。我的电影有了宣传,电影院有了宣传,报纸的受众又得了实惠,这是一件极度简单的事情,但是却让影院、报纸、发行三方都获利,何乐而不为呢?

记者:现在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壮大,您是如何管理的呢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现在乐视影业的地面网络是一个升级的地面网络,我们分布在全国108个城市,大概有了400人左右,非常庞大。所以,无论我多忙,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,每周二上午的网络会议,雷打不动,我一定会跟大家一起开视频会议。刚开始就是谈业务,哪个片子怎么怎么样。但是后来人多了,人心就容易涣散,这时候人心工程的建设就非常的重要。没有一个公司没有毛病,乐视影业正在一个极速发展的阶段,他的业务发展和他的管理发展的不平衡,一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所以我们要强调建设企业文化,我们要引导那些刚刚从大学里毕业的员工。他们才刚步入社会,容易受影响,我们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。我们要告诉他们一个真正有理想、有目标的人,是根本听不见杂音的。因为做自己的事情还来不及呢。

 

        和一部电影谈了一场恋爱

 

        乐视影业市场副总裁黄紫燕经常用“玩”来指代《小时代》的营销活动:“总之,年轻人爱玩什么,《小时代》就做什么;年轻人在哪里,《小时代》就在哪里。”《小时代》之于黄紫燕和她团队的意义,超乎任何一部电影。

 

        记者:2013年《小时代》的高票房对于乐视影业有着什么的意义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最最主要的是借此也打响了乐视影业的招牌。以往人们对于乐视影业的印象就是“你们是谁呀,干嘛的呢?”虽然我们有《消失的子弹》、《敢死队》等还不错,但只是让大家知道又有了这么一个发行公司。当初谈《小时代》这个项目也非常不容易,所以拿到之后,整个团队就跟打了鸡血一样,拼尽全力。当时我们全国有几百个发行员,我们专门把他们调到北京来,开一个誓师大会。就告诉他们《小时代》之于我们的意义,我们自己的时代就要到了,这个项目我们要全力以赴。《小时代》对于我们来讲太重要了,我们必须得抓住这次机会,否则要么一鸣惊人,要么默默无闻。

记者:还记得做《小时代》时候的工作状态吗?

        黄紫燕:太难忘了。其中有一件事我记得印象特别深刻,就是有一天凌晨十二点半,张昭总裁给我们打电话说“开会”。所有的骨干工作人员,凌晨十二点半从北京城的各个地方大半夜赶到办公室。然后一直开会开到凌晨四点半,这种状态发生了N多次,甚至有一段时间已经成了常态。《小时代1》如何一炮打响,《小时代2》我们团队如何应对两极化的评价和口水战,是当时所有工作的重点。今年要上映的《小时代3》如何再有新的突破,明年《小时代4》的“末日狂欢”要怎么才能把情绪挑到高点,这些是我现在工作的一大半。

记者:《小时代》对于您个人意义着什么?

         黄紫燕:就像和一部电影谈了一场恋爱。前段时间我们看了《小时代4》的粗剪版本,可能是一路走来感触太多了,我从头哭到尾。影片结束,字幕上出现几行小字“小时代八年,从书到电影,再见。”那时候感觉像是我的一场恋爱结束了一样。这么多年,跟郭敬明一起,跟小时代一起,一起创造出很多完全不同的营销方法。所以当我看到最后一行字幕“再见”的时候,我已经控制不了自己,泪流满面。

 

        ☺小贴士:

        《小时代》的营销策略

从内容营销上来看,整个《小时代》的营销都是围绕“青春、友谊”这个主题来进行。围绕这个主题,乐视影业又开展了数场线上及线下营销活动。
      其中,O2O(Online to Offline)活动是联通线上与线下的重要环节,包括三个重要部分。一是《时代宣言》,让90后发声,说出自己的青春宣言。二是推出《闺密纪念册》,征集4个女孩儿一起盛装华服地去看《小时代》的照片,晒照片。三是《青春不散场》,包括对《友谊万岁》这首歌的表达和演绎。
      线下,乐视影业在全国60个城市预约600家影院展开了1200场“首映嘉年华”活动。不同于其他影片的点映活动,乐视影业把单纯的“看电影”包装成一个盛大的Party,鼓励影迷们盛装提前到电影院参加活动,现场发放2500本电影的同名书、1200台乐视机顶盒,大量主演形象徽章、文身贴等。

 

 

记者:王燕婷

文艺女青年的大学梦
在电影行业拾级而上
电影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
和电影谈恋爱
小贴士
bottom of page